阿拉斯加峰会:既是 “慕尼黑”,也是 “雅尔塔”?

日期:2025-08-18 18:10:32 / 人气:4


地处北美西北角的美国阿拉斯加州,与俄罗斯的远东疆域之间仅隔一个白令海峡。1728 年,丹麦冒险家维图斯・白令率领俄国考察队首次穿越该海峡,证明亚洲与美洲无陆地相连,此海峡便以他命名。不久后,阿拉斯加作为探险和殖民 “战利品” 被划入沙俄版图。1867 年,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出于地缘政治考虑,以 720 万美元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。158 年后的今天,特朗普作为美国代表在此设宴款待普京,商讨如何结束因俄罗斯 2014 年收复克里米亚引发的俄乌冲突,这一历史循环充满反讽与象征意味。
对普京而言,阿拉斯加是俄罗斯历史记忆中的旧疤,象征着帝国的衰落,如今在此与美国博弈,可展示俄罗斯的强势回归;对特朗普来说,这片土地代表着美国史上最划算的 “政治经济交易”,契合其商人总统的世界观,任何事物都可谈判交易,包括战争与结盟。在这种双重心理投射下,普特峰会未开幕便隐喻着无声的博弈。
阿拉斯加的地缘位置让这场峰会别具意味,它远离美俄政治中心,是能让人回味两国亲近历史及 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 关系的僻静之地,仿佛在提醒外界这是一场既亲近又艰辛的对话。尽管普特彼此欣赏,但两国利益间隔着冰冷水域,对于结束俄乌冲突,很难罔顾乌克兰及欧洲人的利益关切。更重要的是,峰会定在阿拉斯加,难免唤起外界对 “交易” 与 “绥靖” 的联想,欧美媒体揣测其可能是俄乌冲突的转折点,乌克兰及欧洲诸国则担心其演变为另一次 “慕尼黑”,在当事国不在场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,就像当年的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,如今则是克里米亚及乌东地区。
特朗普:制裁是假,抽身是真
不久前,特朗普因对普京 “失望”,威胁若莫斯科 50 天内未达成停火,将对俄增加 100% 关税及 “次级制裁”,后在欧洲压力下将期限缩短至 8 月 8 日。但在期限快到时,他派特使拜会普京,普京答应举行峰会,化解了美方 “最后通牒”。
其实,特朗普的制裁威胁只是说给国内和欧洲听的,且达到了预期效果,让乌克兰和欧洲以为美国天平倾向泽连斯基,但他们高兴得太早。对特朗普而言,“制裁” 从来不是目的,而是交易手段。他深知美国普通公众对 “制裁” 的理解多停留在表面,总统操作空间极大,制裁可宣布、名单可拉长,但具体措施可延迟落地或掺水稀释,甚至成为与莫斯科讨价还价的筹码。
特朗普不想让美国长期陷在乌克兰泥潭,美国选民对欧洲战事耐心有限,因其不关乎美国本土安全和核心利益,却吞噬大量美元财政。对秉持 “美国优先” 的他而言,这些钱不如用在国内修路、降税等,变成选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。此外,他还向往作为 “和平缔造者” 的历史定位,渴望诺贝尔和平奖,公开表示结束俄乌冲突将是历史性成就。
阿拉斯加峰会对特朗普而言,不仅是交易性谈判,更是精心设计的历史画卷,在连接两国的阿拉斯加与普京达成停火协议,可能成为他的高光时刻。他介入国际调停优先考虑两点:能否载入史册为获诺奖加分,能否带来 “实惠” 好处。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白宫签署和平协议便是例证,给他带来 “名利双收”,他也希望阿拉斯加峰会能如此。
但俄乌冲突与阿亚冲突量级不同,特朗普要面对普京,还要安抚乌克兰和欧洲盟友。他清楚大西洋代表过去,太平洋是美国的当下和未来,需尽快解决乌克兰问题,腾出手对付中国。美国两党共识是未来全球主导权之争关键在印太,核心竞争对手是中国,需将资源更多投入该地区。
美国副总统万斯坦言美国对乌克兰战事的资助已结束,欧盟应向美国军火商采购武器投入资金。特朗普也明确表示美俄峰会不邀请泽连斯基,因其坚持领土完整的要求是 “干扰”。特朗普的手段是先逼乌克兰出卖战略矿产,再停止军援,让欧洲买军火,然后与莫斯科交易拿好处,乌克兰的得失对他而言微不足道。
普京:谈不谈,和谁谈,战略主动在我
过去一段时间,普京见识了特朗普的多副面孔,但基本保持战略定力。这份自信一方面源于对特朗普个性及 “制裁是假” 的清醒认识,另一方面源于俄罗斯军事实力在乌克兰战场的韧性和主动权,在能源市场的重要角色,以及油气大国、核武大国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 “三重” 身份带来的国际回旋空间。
对普京而言,此次峰会无论结果如何,都是展现俄罗斯战略自主性的重要舞台。自 2022 年 2 月对乌克兰发起 “特别军事行动” 以来,他的目标始终围绕重塑俄与西方关系,保障俄罗斯在周边及全球其他区域的核心利益。
在阿拉斯加,普京可能将这些目标和诉求作为谈判筹码:承认俄方对克里米亚及乌已占领土的控制权,或乌克兰军队撤出顿巴斯地区、俄军撤出部分地区;乌克兰承诺放弃加入北约并停止敌视俄罗斯;推进乌克兰非军事化及宪政改革;实现俄美关系正常化,美国逐步取消对俄制裁,停止帮助欧洲军事援乌。其中第四点最为重要,只要与华盛顿缓和关系,就能瓦解泽连斯基的 “欧洲防线”,削弱乌方战场抵抗。
因此,普京一直排除泽连斯基和欧洲,坚持与特朗普单边谈判,此次峰会虽因俄乌冲突而起,实则是重启中断的俄美关系正常化进程。俄罗斯副外长表示将此次峰会视为修复关系、解决争端的机会。
俄乌冲突开始时俄方的目标,如今部分难以实现,部分已达成。普京带去阿拉斯加的 “诉求” 已是退而求次的选项,若再妥协,将危及他在国内的地位,所以俄方表示愿谈判,但绝不在核心利益上让步,不放弃 “何时谈、和谁谈” 的战略主动权。
普京的强硬来自与西方打交道的经验教训。北约和欧盟东扩曾损害俄罗斯利益,特朗普在南高加索的动作也牺牲了俄伊战略安全,只要西方不对俄作出 “安全保障”,莫斯科就无安全感,这会为未来冲突埋下伏笔,欧洲也难太平。普京明白谈判结果可能是有限缓和或新冷战延续,但希望借此传递俄罗斯不容忽视,西方必须尊重其全球重要力量地位的信息。
泽连斯基:欧洲兄弟们,千万别见死不救啊
乌克兰极度腐败,泽连斯基 2019 年上台时定位为 “反建制” 和 “反腐败” 人物,但其上任不到三年就面临强敌进犯。作为战时总统,他曾笃定西方会坚定支持自己,但特朗普重新执政后,这种笃定被背叛和抛弃取代,焦虑和挫败让他苍老许多。
特朗普宣布要和普京在阿拉斯加举行单边会谈,这意味着乌军在战场上的孤立,可能是他政治上的判决书。泽连斯基深知,若在任内签署割让领土的协议,会被乌克兰人当作 “替罪羊”,反对派也会推翻他,所以他始终坚持 “绝不会拿领土换和平”。
阿拉斯加峰会消息传出后,尽管多方表示会谈绕不开领土问题,泽连斯基仍强硬表态不接受这类交易,这减少了特朗普的 “谈判筹码”。特朗普可能认同普京不愿乌欧介入谈判的态度,因乌欧会阻挠 “雅尔塔” 和 “慕尼黑” 模式再现,而他与普京峰会可能拿乌克兰当筹码。
泽连斯基和特朗普上台前均为政治 “素人”,但如今地位悬殊,这由他们所 “服务” 的国家分量决定。泽连斯基家境不差,毕业于名校法学系,能力、魅力和魄力不容小觑。乌克兰幅员辽阔、地产丰富,是欧洲粮仓,历史上就被各方觊觎,国力在前苏联体制内名列前茅,他本无自卑理由,但一场战争暴露了国家所有软肋和病灶。
很多人为乌克兰厄运惋惜,但其是乌克兰人自己选择的结果。当时乌克兰不缺独立、自由和民主,问题在历史遗留和转型中,可眼看其他苏东国家 “致富”,乌克兰政治精英和民众 “内卷”,不顾敏感地缘位置拼命向西靠拢。美国外交战略家基辛格曾告诫基辅要在东西方之间保持中立,可惜基辅选错了路。
白宫受辱后,泽连斯基不敢再对特朗普抱有幻想,转而紧抱欧洲大腿。欧洲人虽宣称继续援乌,但最终目的是通过俄乌冲突把美国拖在欧洲。泽连斯基明白这点,但别无选择,只能拉住欧洲诸国,近乎哀求地表示欧洲的安全保障很重要。
阿拉斯加峰会召开前,泽连斯基在绝望中做最后的努力:告诉盟友莫斯科的真实意图;呼吁欧美团结加大对俄制裁;明确拒绝 “土地换和平”;不接受绕过乌克兰的任何和平计划。但依赖越重,话权越少,目前俄罗斯控制着乌克兰约五分之一领土,乌克兰几乎没有控制俄罗斯的任何领土,泽连斯基承认俄美峰会在美国领土举行是普京个人的胜利。
欧盟:“老大不能走”
欧洲力挺乌克兰更多是为了自救,包括欧盟及欧盟之外的欧洲国家。特朗普上台后,美国从乌克兰和欧洲 “抽身” 趋势明显,欧洲面临继续扮演 “乌克兰支柱” 或接受美俄 “和平方案” 的选择。
欧洲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多重分裂:面对莫斯科,要支持基辅又要避免与俄关系彻底破裂;面对华盛顿,要争取 “战略自主” 又不希望美国离开;面对乌克兰,要鼓励其抗击又怕被拖入灾难;面对本国民众,要宣传援乌必要性又要举债维持国家运作。
普特会晤消息对欧洲冲击大,让之前特朗普对俄强硬带来的欢欣鼓舞消失,可见乌克兰和欧洲在解决俄乌冲突中战略主导权不多,但他们不甘于此,因乌克兰可能被分割,泽连斯基可能下台,欧洲三年投入会打水漂,对乌矿产的 “共享计划” 也会泡汤。
据相关数据,截至 6 月底,欧洲国家通过军工合同为乌克兰新采购武器的总值至少达 351 亿欧元,高于美国。美国自特朗普重新上任后向乌提供的大规模军火出口是 “乌克兰自行融资的常规武器采购”,今年 5 - 6 月欧洲对乌援助保持高位,德国军援份额最大。
欧洲认为普特峰会若在无外界施压情况下举行,对乌支持可能前功尽弃,所以多国及组织拟定联合声明,强调国际边界不得武力改变、和谈需有乌参与等。北约秘书长吕特的话引来内部不满,被认为接受 “土地换和平”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拒绝该声明,认为欧盟被边缘化,还称举行欧俄峰会才合理,对乌军事援助只会延长战争,对俄制裁损害欧洲经济。
欧盟对外事务高级代表卡拉斯宣布将对莫斯科采取第 19 轮制裁,称只要俄未同意全面且无条件停火,就不应讨论任何让步。但 “乌克兰援助追踪” 团队成员承认,捐助国能否长期维持现有支持力度成疑问。
德国总理默茨上任 “百日” 精力多放在外交上,为显示德国重回欧洲权力中心,组织了 “普特峰会前的欧美峰会”,希望统一口径。会晤分三部分,默茨在会晤特朗普时强调欧洲和乌克兰的根本安全利益,祝阿拉斯加峰会成功,并重申实现和平解决方案的五个基本条件。
在欧洲的努力下,特朗普作出某种姿态,表示在与普京会谈中将推动乌停火,降低对峰会期待,称其只是 “试探性” 的,新闻秘书也称其为 “倾听练习”。但 “联俄” 是特朗普不变初衷,欧洲手上牌不多,8 月 20 日的线上峰会不过是欧洲自保和留住美国的最后尝试。
结语
阿拉斯加峰会无论结果如何,都会成为俄乌冲突进程的重要分水岭。它可能像 1938 年的慕尼黑那样,被视作 “以和平为名而妥协” 的绥靖主义;也可能像 1945 年的雅尔塔,成为新势力范围划分的起点,只是这一次的棋手和结果与那段历史有所不同。
特朗普想快速收尾兑现承诺,普京想利用美国急切心态巩固战果,泽连斯基拼命阻止乌分割化和边缘化,欧盟在维持团结与接受现实间徘徊。这是一场多方算计交织的博弈,每一方都在为自己未来布局,却无人再为乌克兰的 “全面胜利” 下注。
阿拉斯加的凉风预示着冷峻现实: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,小国的命运往往不取决于它的意志,而取决于棋手们在何时、何地、以何种方式落子。

作者:杏宇娱乐注册登录官网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杏宇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