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本智和,不必非我族类
日期:2025-08-18 18:10:55 / 人气:3

在 WTT 横滨冠军赛男单决赛的赛场上,日本球员张本智和击败中国球员王楚钦后,怒吼着脱下球衣,向观众宣示胜利。这一幕,在部分人眼中,成了 “冒犯” 的象征,诸如 “脱掉球衣干啥,谁爱看一个小白胖子”“利用医疗规则暂停比赛,打乱了王楚钦节奏” 等言论随之而来。然而,当我们跳出狭隘的民族情绪,重新审视张本智和以及他所代表的竞技体育精神,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悟。
张本智和与中国乒乓有着深厚的渊源。他是中国乒乓的 “漂二代”,父母曾是中国省队球员,因在人才济济的中国乒乓球队中未能更进一步,选择前往日本打工。父亲为他取名 “本智和”,寓意不忘本、不割断故土乡思。但当他成为中国队最具威胁的对手时,却常常被贴上 “异乡人” 的标签,其赛场上的张扬被解读为对中国乒乓的挑衅。
竞技体育的魅力,在于 “更高、更快、更强、更团结” 的精神追求,它本应是跨越国界、连接人心的桥梁,而非引发对立和撕裂的导火索。博尔赫斯曾说足球得人心是因为愚蠢得人心,这话虽显极端,却也点出了竞技体育在国际舞台上容易被过度赋予民族情绪的现象。当张本智和一次次向中国选手发起挑战时,我们更应看到的是他对乒乓球的执着与热爱,是他在赛场上展现出的竞技实力,而非仅仅因为他代表日本参赛就戴上有色眼镜。
回顾体坛历史,有许多类似的故事向我们证明,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看待跨国籍的体育交流与竞争,才能真正彰显体育精神的真谛。2005 年,“铁榔头” 郎平接受美国队邀请担任主教练,当时不少人质疑她为何要帮助外国球队与祖国对抗。但郎平的回应掷地有声:“现在中国排球教练能够‘出口’到传统的体育强国美国,我觉得是一种荣耀。在中国,也有很多外教。那么中国教练执教外国球队,又有什么奇怪的呢?”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,郎平带领美国队击败中国队获得银牌,这场胜利,何尝不是中国排球教练专业能力的体现,何尝不是一种荣耀?
同样,吉林队短道速滑教练张晶担任匈牙利国家队主教练后,将这支在世界大赛上零奖牌的队伍带向了巅峰。2018 年平昌冬奥会 5000 米接力决赛中,由她指导的匈牙利队击败中国队夺金,有人惋惜中国痛失金牌,但张晶作为教练,她的专业能力同样值得骄傲。匈牙利人尊重她的才具和专业,这种 “师我长技以制我” 的态度,恰恰是对一个运动员、一个教练价值最大的肯定。
这些事例都在告诉我们,竞技体育首先是个人价值的体现。无论是郎平、张晶,还是张本智和,他们都在用自己的专业和努力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尊重。张本智和在赛场上的拼搏,他对胜利的渴望,与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并无二致,这正是竞技体育最本真的模样。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国籍,就否定他的付出和实力。
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,不仅能培养出在赛场上大杀四方的运动员,更能以开放的心态看待那些来自异国他乡、却与我们的运动员展开激烈竞争的对手。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优势项目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,能够 “技术扶贫”,能够培养出足以匹敌自己的对手。目前,在篮球、足球、网球等诸多领域,我们还缺乏这样的底气,所以更应该摒弃 “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” 的狭隘观念。
张本智和,只是一位在乒乓球赛场上追逐梦想的运动员。当我们脱掉那些贴在他身上的标签,看到的是一个为了胜利全力以赴的 “小白胖子”,这才是他作为人的真身。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,对手的强大,更能激励我们不断进步。所以,不必对张本智和抱有过多的偏见,让体育回归体育,让竞争回归纯粹,这才是我们应有的姿态。
作者:杏宇娱乐注册登录官网
新闻资讯 News
- 美国康宁发起“337调查”,中国显...08-18
- 辍学的00后,正在扎堆改变世界08-18
- 战争泥潭中的俄罗斯:经济困局与...08-18
- 张本智和,不必非我族类08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