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作 “硬盘”:在变暖时代的独特存储探索
日期:2025-07-09 21:45:30 / 人气:9

在地球变暖的大背景下,有一群人却将目光投向了冰,试图用这种看似脆弱的物质来充当 “硬盘”,这一想法看似脑洞大开,背后却有着精妙的原理和潜在的价值。
人类在存储介质的探索上从未停歇,从石板刻字、结绳记事到打孔卡片、磁带硬盘,不断尝试新的可能。如今,北京理工大学的学者为这场竞赛增添了新选手 —— 冰。不过,这并非是在冰上刻字那么简单,而是通过操控结冰时困住的微小气泡来编码信息,堪称字面意义上的 “冷存储”。
大自然早已用冰做了亿万年的 “硬盘”。地球表面约 10% 的面积被冰覆盖,大气循环进入水体后,水结冰时会将大气以 “受陷气泡” 的形式困住。世界各地的古老冰芯就像天然的时间胶囊,封存着远古大气的秘密,为科学家研究亿万年前的地球提供了宝贵资料。北理工大学教授、热力学专家宋孟杰受到启发:既然大自然能做到,人类为何不能利用冰来存储信息?
其原理并不复杂。水结冰时会挤出溶解的气体形成受陷气泡,降温速度不同,气泡形态也不同,如椭圆状、针状等。这些气泡的形貌可以对应 1 与 0、点或横等,从而实现数据编码。为提高编码效率和存储密度,北理工团队搭建了类似 “2D 打印机” 的装置,通过精确控制冷板的温度和时间,稳定生成有序气泡。解码过程也简洁,给冰拍照后转换成灰阶图像,计算机视觉算法读取气泡的粒径、形貌等信息,翻译成二进制或摩斯电码。
目前,一块 10×10 厘米的冰片大约能存储 3、4 页纸的信息,存储密度虽不及传统硬盘,但远超团队最初预期。而且这项技术复现难度不高,用市售常规硬件,花费约一万元,具备一定动手和计算机能力就能还原个八九不离十,普及化门槛较低。
冰存储虽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存储介质,却能在特定场景发挥独特作用。在极地,传统电子设备面临低温和电力匮乏问题,冰存储可承载科考队重要发现;在战争等极端情况下,冰存储几乎不耗能,隐蔽安全,能避开电磁脉冲等威胁;对于无需频繁读取的备份数据,冰存储可实现零成本保存,甚至在世界末日等极端场景下,能作为 “信息方舟” 留存知识与文化。
更重要的是,冰存储体现了一种环保哲学。在电子垃圾日益增多的当下,冰块在信息读取完毕后可完美 “降解” 为水,或用于保鲜、物流等其他用途,不产生电子垃圾。此外,这项技术的原理还可拓展到材料工程领域,比如在月球、火星等缺乏建筑材料的地方,通过控制气泡来改变固态材料物理特性,提高建筑效率。
最强大的技术往往简约而优雅,冰存储便是如此,它不需要稀土元素,几乎不耗电能,只需水、冷空气和人类的智慧。或许我们这辈子未必需要用到它,但在未来的未知挑战中,它可能会成为守护希望的重要力量。
作者:杏宇娱乐注册登录官网
新闻资讯 News
- 一年后才能提 YU7,雷军的着急...07-09
- 2500亿市值“果链女王”王来春:...07-09
- 冰作 “硬盘”:在变暖时代的独特...07-09
- 科创债发行超 6200 亿元:中小银...07-09